孤独症流量门户 自闭症机构入驻

《行为问题》

  • 2020年02月18日
  • 地板时光:如何帮助孤独症及相关障碍儿童沟通与思考
  • 美 格林斯潘,美 维尔德
  • 实操训练,感觉统合
  • 2.2W次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作   者:美 格林斯潘,美 维尔德
出版日期:2019-01-01
摘   要:5岁的泰勒被诊断为有广泛性发育障碍和孤独症谱系障碍,他一直 都很温和乖巧。不过妹妹出生以后,泰勒变得很具攻击性.妹妹还在 学步期时,泰勒就经常打她、推她或踢她,惹妹妹哭似乎给他带来很 大的乐趣,即使父母带着兄妹两人一起进行地板时光,也会出现这些 行为。父母很想知道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所有的父母都希望
关键词:阿斯伯格综合征,地板时光,感统,孤独症,孤独症谱系,孩子情绪,行为问题,结构化,提示,问题行为,语言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


5岁的泰勒被诊断为有广泛性发育障碍和孤独症谱系障碍,他一直 都很温和乖巧。不过妹妹出生以后,泰勒变得很具攻击性.妹妹还在 学步期时,泰勒就经常打她、推她或踢她,惹妹妹哭似乎给他带来很 大的乐趣,即使父母带着兄妹两人一起进行地板时光,也会出现这些 行为。父母很想知道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个性温和,具有同理心,自制力较强。同时 希望孩子能自我肯定,具有创造力、好奇心和领袖气质,或至少能善于应对身 边的各项挑战。但是许多父母却要面对喜怒无常、易于悲伤或忧郁,或有太多 负面行为的孩子,他们甚至打、推、咬同伴。如果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或其他 特殊需要儿童出现这些问题,常常就更难处理了,因为这些孩子往往无法顺利 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无论是用语言还是其他方式)。在这种状况下,不管是 孩子还是父母,都会很受挫。

我们该如何帮助这些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学会控制心情和攻击行为,把自 己调整成一个温和的、能关怀别人的个体? 一个最重要的原则是必须避免只强 调改变这些行为。孩子的问题常迫使父母只想制订一个完整的方案来约束冲动、 攻击、喜怒无常或闹别扭的行为。但如果我们只想改变孩子的行为,却不帮助 他们建立健康行为的基础,结果一定无法令人满意。虽然我们能减少这些不好 的行为,但就像冲破堤坝的洪水,孩子还会出现别的不好行为。孩子虽然停止 推挤,却会转而去咬人,或从攻击转为悲伤^

双重方法

帮助孩子克服负向行为的同时,也必须教导他们学会尊重、共情并解读别  人的信号(这样他们才会知道什么时候可以表现得更加自我肯定,什么时候要 更小心翼翼)。虽然可以通过奖赏好行为、利用诱因来设定限制并给予指导, 不过却没有给孩子基本的建议,让他们知道如何贏得这些奖赏,或如何应对一 个复杂的社交情境。因此,必须为孩子提供许多机会练习情绪示意的能力。如 果我们通过奖赏和设定限制的方法处理问题行为,同时又能让孩子有机会练习 这种能力,那么就可以帮助孩子培养沟通、思考以及用正确方式与人相处的基 础能力。这是一个高标准的要求,漏掉其中任何一项,都不算完成任务。

为了能同时达到这两个目标,我们必须先了解普通儿童是如何学习调节自 己的行为和情绪的。当然,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或有信息加工问题的儿童也能 学会这些基本技能。每个儿童的生理状态和神经系统运作模式决定了他们的学 习路径。

通常儿童通过互动关系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婴儿能展露出全面且极 端的模式:他们会表现出兴奋、哭泣,甚至一点攻击和冲动。通常在5〜10个 月之间,婴儿出现较多的互动。他们开始解读父母或其他照顾者的面部表情并 交换情绪信号:妈妈笑,婴儿跟着笑;妈妈皱眉头,婴儿也跟着皱眉头。

9个月大时,这种互动变得更加复杂。孩子开始会生气,并发出“呢呢呢” 的生气声音,表示他肚子饿了,要吃东西。爸爸看到了,为避免孩子情绪升级 而大发脾气,就会以一种非常和缓的口气说:“哦,我的小宝贝生气了。”婴 儿的声音很快从“呢呢呢”转成“啊啊啊”,他带着开心的笑容伸手去拿食物, 而爸爸也回应他一个笑容,两个人就开始来回交换信号。

14个月大时,当幼儿朝着某个方向一会儿爬,一会儿蹒跚走时,他可能想 去找一个被藏起来的东西,妈妈告诉他“不行,不行”,小孩开始发出“呢呢呢” 的声音,似乎要发脾气。妈妈以一种和缓的声音问他:“给你这个好吗? ”然 后给他一个替代物。这时孩子可能通过点头或发出不同的声音和动作,与妈妈 进行协商。大多数情况下,孩子会自我调节。他不会发脾气,因为自己能够表 达内心的欲望,而妈妈也会回复他:“我可以给你一样东西,让你感觉好一点, 你还可以拥有其他东西。”即使父母只能在不提供其他替代物的情况下设定 限制,使用温和的语气也能起到反调节的作用。

当婴儿生气、具有攻击性或受到过度刺激时,我们可以“向下调节”,用 和缓的声调、面部表情及肢体动作来安抚他。这种安抚可以作为互动节奏的一 部分,让孩子学习调节激动的情绪。相反,当婴儿看起来悲伤沮丧,又有一点 内向呆板,缺少活力,也没有明显笑容时,我们可以“向上调节”,振奋他的 精神,拉他参与微笑游戏。我们可以使用声音、不同的触碰方式或不同的动作,来玩这个游戏。

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或有相关信息加工问题的儿童来说,这是一个难上 加难的过程。例如,一个渴望感觉刺激的孩子到处摸东西、碰撞东西或希望参 与每一件事,但他可能对疼痛毫无感觉。他们在不小心跌倒时,可能不会有太 大的反应,爬起来继续到处走动,准备再去碰撞下一个物品或人。当一个孩子 的神经系统渴望感觉刺激时(很多孩子天生具有这种模式,不过也有些孩子是 在学习爬行及走路时才发展出这种模式),由于他的精力非常旺盛,自我调节 也会变得更加困难。

父母必须帮助孩子学会克制,同时引导她参与有建设性且充满活力的互动。 孩子可能无法回应那些不易引起注意的方式,因此当孩子碰到灯罩时,你必须 大声说“哦,不可以!宝宝,不要,不要,不要!”并且用手指着,就好像街 角的警察正在指挥交通。孩子可能会大声发出“呢呢呢呢呢,呢呢呢呢呢,呢 呢呢呢呢”的声音,表示抗议,不过你仍然需要通过声调和肢体动作提供一个 有建设性的互动模式。或许你可以准备一个装满大颗豆子的麻袋,让孩子跳进去, 或一个压扁的软性玩具,让孩子跟你一起丢掷。无论使用的是什么,你都必须 以一种协调的方式,采取双向互动的节奏进行。

渴望感觉刺激的孩子长大一些后,你可以跟她玩改变互动速度及大小声的 游戏,通过随时调节声音和动作的强度,帮助儿童学会调节自己。孩子通过这 种方式,尽全力学习,就能学到完善的调节能力及自我肯定。她可能还有一点 喜欢冒险,不过已经能稍微控制自己的行为了。

有些孩子容易因太多噪声或触碰,或来自其他小孩的碰撞或轻触而过度 负荷。孩子过度负荷时,容易出现推挤、咬人、大声尖叫或大发脾气的情况。 碰到这种案例,我们也可以遵循上述原则,不过采用不同的方式,也就是我 们要做更多的安抚和调节动作,让孩子采用适当的替代方式表达自己过度负 荷的感受。等到孩子会说话,我们就可帮助他使用语言。不过在这之前,我 们应该鼓励他运用类似“用手指”这样的肢体动作指出困扰他的是什么。

在正常的发展过程中,掌握这个情绪示意系统有助于儿童以建设性的方式 使用象征和词语,如果儿童无法建立这个示意系统,他可能就会停留在婴儿时 期“全有或全无”的反应模式上,带着具有鲜明对比性的情绪和行为。通常需 要较长时间,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才能学会表达性的示意能力。除了对感觉刺 激反应过度或反应过低以外,这些儿童还会有动作计划或排序的问题,由于他 们只能做一些简单的顺序动作——微笑、点头、手指指示,所以无法学会情绪 示意。有听觉一信息加工或语言问题的儿童无法听到很多声音,也就很难发出 不同的声音,这最终将会干扰早期示意系统的形成。如果儿童受到生理状态影 响而难以学习,就需要为他们提供更多早期示意系统的练习机会。在学习示意 和调节能力时,儿童也在学习如何调整自己的行为。

危险和攻击行为

3岁以上的儿童如果有严重的发展迟缓问题,行为出现攻击性或暴力倾向, 或情绪非常悲伤,有必要立即采取措施。首先应该了解孩子的发展水平:她在 曰常的互动中是否使用语言?是否具有参与能力且能通过肢体动作与人沟通(包 括动作、身体姿势、面部表情、改变声调等)?能否以有规律的方式跟你依序 进行50〜60个沟通循环?大约95%的情况下,我们发现有冲动控制问题的儿 童都无法完全掌握这个阶段,即使已经有说话能力、抽象思考能力且在某些科 目表现很好的孩子也不例外。儿童只在某种程度上掌握了前一阶段,虽然也能 进入目前阶段,但由于未能完全掌握前一阶段,可能会留下很多冲动控制和情 绪调节的问题。请参考第七章提到的多种巩固方法。

设定限制

如果儿童出现攻击或冲动行为,你必须同时设定限制,目标是帮助他学会 遵守规则并确保自己的安全。有时成人会生气或立下非常严格的规矩,为了让 儿童服从,甚至采用约束和强制方法,例如,用皮带把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绑 在椅子上或绑着他走向浴室。儿童出现危险行为(与不服从行为对照),应该 根据其发展水平(而不是他的实际年龄),给予坚定但温和的限制。正如我们 应该给每个孩子最少受限制的环境一样,我们也应该使用最少受限制并且适合 孩子发展水平的技巧,教每个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以及敏锐地察觉到别人 的需求。

最后,我们希望让儿童学会自己设定限制,了解什么正确,什么不正确, 并尊重别人的需求。孩子怎样才能认识到在足球场上可以推挤,但在教室里不 能推挤?孩子通过持续的沟通过程解读照顾者的情绪和信号,从而学习成人所 设定的限制。例如,如果你像交警一样举起双手喊“停止! ”,即使孩子还不 了解“停止”这个词语,也能学习辨认手势的意思。或者,如果你只是大声 说“哼噢!”或“哼,哼哼! ”,孩子可能会理解你话中的信息或信号,并且 知道你制止他的是什么事。请牢记,不要以严厉的肢体动作警告儿童,否则一 旦他害怕了,就可能火上加油,他往往就会以攻击行为做出回应。

教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学习认识“限制”,关键是必须用对他们有意义的 方式来教。如果她对触觉或声音刺激过度敏感或容易过度负荷,那么她需要的 是具有安抚性且温和的限制。比如“隔离法”,我们坐在她旁边,用一种抚慰 而非生气的语气跟她说话。对一个渴望感觉刺激且行为粗暴的孩子,你需要给 她更坚定的“隔离”处置和必要的身体约束。她必须知道你的底线并了解触犯 底线(比如,打人、伤人或破坏东西)的后果。你不需要限制微不足道的事情(比 如,大声说话或以不恰当的方式玩玩具),因为那样就太过度操控孩子了。

对有语言问题的孩子,你必须非常清楚地解释因何而设定限制并帮助孩子 回应。一定要跟孩子对话,以便让他理解正在发生的一切。如果孩子还不会说 话,你可以给他看相关图片;如果他还不会用象征图片,你也可以用肢体动作, 只给他看打破了什么,或妈妈被打到的地方,然后摇着头说“不可以,不可以”, 这样孩子才能理解为什么要有限制。孩子慢慢学会成为一个有目标的前语言沟 通者后,回应限制就会成为这种目标明确的沟通的一部分。

在根据儿童的个体差异来设定相应的限制时,针对其出现的危险或攻击行 为,我们建立了一套八个阶段的设定限制程序。

1.提髙你的情绪强度和音量以吸引儿童的注意。

2.同时加上设定限制的肢体动作,比如,举高手臂表示“停止”或“站住”, 或摇头说“不可以!

3.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利用一些技巧性的支持,抓着孩子的手或用力按压 身体,让他能够专注并抑制住自己的行动。

4.尝试用其他能满足他身体冲动的东西吸引他。如果他想挤压某个东西,

比如小汽车,不如给他一个橡皮球。如果他想打你,让他拿一根塑胶棒敲打沙发。

5.如果这些措施都无法抑制孩子的冲动,你可以给予身体的约束。如前面 所述,用最少的限制来约束他的麻烦行为。比如,从后面紧紧抱住孩子,以温 和但坚定的态度给予感觉支持,帮助他调整自己或握住他的手以有规律的方式 摆动。这么做时,你必须相当了解孩子,知道他什么时候会伸手抓、打或咬人。 你可以很快从步骤一进展到步骤四,或许只需短短5秒钟,然后再约束他(有 必要的话),直到他能放松下来。不过有些孩子在身体受到约束时,只会更加 活跃。碰到这类孩子,你要跟他保持身体的距离,用声音鼓励他冷静下来。或 者你可以给他一个能放松自己的空间,听一些可以静下心来的音乐或玩自己喜 欢的玩具,借此来转移他的注意力。步骤五主要就是根据孩子的个体需求,为 他创设出一个平稳、受约束的环境。接受过感统培训的作业治疗师特别适合参 与这个步骤。

6.孩子平静后,你可以跟他讨论这个状况。主要原则是“不要火上加 油!”。所以,当孩子正在生气或出现攻击行为时,不要跟他说他正在做错的 事情,这样只会让他更受不了。等到他平静下来,如果他会说话,则跟他讨论: “发生什么事了?为什么你这么做?”确保自己能从孩子的角度理解整个状况, 然后跟他一起解决问题:“下一次如何不用打而用讲来处理这个状况呢?”

7.接下来想出一个合适的处罚方法。比如,如果孩子打破东西或打人(这 触犯了你的底线),你可以处罚他,特别是孩子不止一次犯同样的错误时。第 一次犯错时你可以说:“好,他还不太了解。”然后停在步骤六。不过如果以 前也发生过同样的行为,就必须给予处罚,比如,不准看某个喜欢的电视节目 或吃某个点心。你也可以要他将打破的东西清理掉并多做一些额外的打扫,以 弥补他造成的损失或伤害。当然也可以给予“隔离”,让孩子中断正在做的事, 安静地跟你坐在房里,不过尽量不要把他孤立起来。尤其是孤独症谱系障碍儿 童正需要学习与人相处,孤立他就等于阻碍了他的发展。将孤独症谱系障碍儿 童关在自己房里其实是非常糟糕的处罚方式,通常只要求他安静地跟你坐在房 里或中断他的活动就足够了。此外也要避免剥夺对他发展有益的活动,比如与 同伴一起玩的游戏约会。每个家庭认为的最好处罚方法各不相同。其实什么方 法并不重要,只要父母或其他成人照顾者达成一致即可,因为大人之间的失和 往往会让孩子感到焦虑。还有,处罚方法不能让孩子感到很突然!家庭立下的 规矩应该要事先协商,比如,关于不准打人、咬人、推人及打破东西等内容。 如果孩子已识字,可以把行为规范写在纸上并贴在冰箱门上。如果孩子还不会 说话,可以同时用图片和肢体动作将处罚的内容呈现出来,并加上口头瞥告“不 可以”。等孩子冷静后你可以告诉他:“宝贝,我知道你并不喜欢这样,但你 已经破坏规矩了,根据我们以前讨论的,你觉得应该怎样处理才适合?”这样, 孩子也能预期自己可能会受到怎样的处罚。你可以成为一个“好警察”,即使 你也不喜欢处罚。不过如果孩子触犯底线,你就不得不这么做。就长远而言, 这会让他们感到安全。学校里的处罚不同于家里,老师和助理也应该在处罚的 方法上达成一致。

8.接下来的目标是帮助孩子加强双向沟通能力,特别是肢体动作的沟通, 以避免动用前面七个步骤。比如,孩子可以学习做出生气的表情,举起拳头, 学着说“我生气了! ”,从而代替打人的行为。如果孩子破坏规矩,你可以先 培养他的责任感,用较小步骤和较少指责的方式教他认识规则。找机会让孩子 做一些类似捡玩具的工作。或许如果你捡起三件玩具,他捡起剩下一件玩具, 他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下一次他捡两样你也捡两样;然后他捡三样,你只 需要检一样;最后他把四样都捡起来。通过肢体的互动或语言(如果孩子有语言, 就对他说“来吧,让我们把所有的积木放回盒子里! ”),慢慢让孩子学会负 责任。也可以用游戏的方式持续跟他互动,建立游戏的规则(“黄色的先开 始! ”),让孩子逐渐学会遵守提示和规则。在这种半结构化或问题解决式的 游戏中,也可以融人许多规则游戏、找宝藏游戏等(这些游戏需要孩子能够遵 守你的指引及提示)。孩子想做危险或不恰当的行为时,地板时光也可以提供 机会安排设定限制的互动。只要出现好行为,就奖励得分或星星,以换取某些 特权。这种奖赏方式能帮助理解这种奖励机制的孩子学会遵守规则和限制。

帮儿童学习自我调节和共情

在训练儿童时,我们应该尽量察觉并反省自己的情绪,保持轻松而愉悦的 心情,依据孩子的感觉反应模式、动作计划能力、语言及听觉信息加工技能、 理解事物的能力等,为他们提供合适的互动模式。与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互动 时要特别注意声调。当我们想跟孩子持续一段较长的沟通时,很容易出现尖锐 又绝望的声调,而不是使用强制且精力充沛的声音,而这种声音往往不需要用很高的音量。尖锐的单调声音虽然大声并能暂时吸引孩子的注意,但并不能使 她投人进来。相反,声音中应该带着感情,强烈且活泼,但又很柔和。

一个能自我调节的人能以适当的行为回应外在环境。在体育场上可以横冲 直撞,在教堂里就必须安静;在家里是一个样子,到刚认识的朋友家应该是另 一个样子。第九章提过,为了认识环境并获取线索,你必须与环境持续互动。 为了认识这个世界并了解规则,你必须不断调整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沟通。 无论父母采用何种特殊的干预技巧,重要的是让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能参与一 段持续的情绪示意互动过程,这样的孩子才能获得现实感。

共情和关怀的前提是能察觉到别人的情绪,而想要察觉别人情绪的唯一方 法就是解读他们的信号。想要拥有良好的自我肯定能力,你必须能察觉外在环 境给了你什么信息,什么时候可以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特别小心、安静。此 外还要能解读别人的情绪提示。为了帮助儿童跟同伴建立良好的关系,你必须 先评估他喜欢做什么以及不喜欢做什么。儿童无法解读别人的情绪信号,往往 会让他在同伴游戏中出现很多攻击行为。

如果儿童出现攻击行为,比如本章开始提到的泰勒的行为,老是伤害别人, 那说明他还没有学到你想教给他的价值观,比如要善待他人且让他人感到开心。 孩子有自己的信念和行为的理由。碰到这种情况,家长或照顾者也应该观察家 庭的气氛,评估家庭环境中的共情和友好的程度。孩子如果喜欢看到别人不高 兴或哀伤,这说明需要帮助他处理与“依赖”和“友好”等主题相关的情绪信号, 比如抚慰、拥抱、挑逗的眼神。这时必须探讨儿童能否从家庭中获得温柔情感 的部分,以及是否每天都拥有许多友好的互动经验。

有时,一个已经会发出情绪信号、能够与人协商且能进行自我调节的孩子 在遭遇新的挫折或挑战(比如,弟妹出生)时,可能会退步到前互动阶段。这时, 可以通过一对一的地板时光,多多练习如何处理这个状况。父母或家长可以创 设出类似孩子所体验过的真实受挫情节,帮他恢复已经掌握的基本能力。比如, 爸爸藏起孩子喜欢的某个玩具,并告诉他:“轮到我了,我不能再让你玩了!” 等到孩子有一点烦躁,挫折感开始增强时,父母试着安抚他并与他展开互动, 告诉他:“好,我们来看看,你可以玩这个吗?”在孩子开始粗暴撞人或打人 之前,试着延展他的协商能力。这个过程要缓慢且温和,而且绝对要依据孩子 的个体差异。如果孩子面对的是弟妹出生的问题,父母也可以用娃娃来扮演带 来麻烦的弟妹,然后再带入真正的弟妹,刚开始几分钟真人及娃娃都参与进来,然后再逐渐增加真人的参与时间。

同样,我们的方法强调通过设定限制和后果以及给予奖赏解决亟待解决的 问题,同时也注重通过安抚性、调节性的互动方式培养情绪示意的基本能力。 父母可以参与,也可以请兄弟姐妹、老师或关心孩子的治疗师参与。这个方法 不仅适用于只有行为问题但没有语言、学习或沟通问题的儿童,也适用于孤独 症谱系障碍儿童或学习障碍儿童。

抗拒

有时问题并不在于攻击,而是在于儿童的反抗心理。他对每件事的态度都 是“不要,不要,不要!”。我们希望这只是出现在正常发展的某个时期(大 约2岁左右),意味着这时孩子开始有了自我的意识。我们必须根据孩子的沟 通能力,真心接受他的“不要”,并找出“不要”的真正含义,这样才能进一 步跟他互动。我们需要找出“不要”的背后理由,例如,他不想吃意大利面,因为他确实很想吃热狗。通常如果孩子常说“不要”,代表他需要有更多自己 做决定的机会。他需要有表决权,“不要”就是他的表决。有没有机会跟他协商, 或能否给他几个项目让他选择,才是我们要处理的问题。在DIR疗法中,我们 只会为某些必要的议题作战,我们不想操控孩子所做的每件事,而且我们很欢 迎孩子有自己的观点。所以请挑选真正需要作战的“不要”事件!

有时你也可以用嬉戏的方式处理孩子的抗拒,或转换成一种问题解决式的 状况:“如果每件事都‘不要’,那么我们可以做什么呢?”把它当作一个机会, 跟孩子辩论或展开一段较长的对话来了解主要理由。给孩子机会让他告诉你为 什么他不想做某件事,接下来你先同理他的想法,然后以安抚的语气告诉他:“亲爱的,我们现在必须做这件事。”如果孩子在某个特定场合中感到焦虑, 或一向容易紧张,那么他们可能不会喜欢出乎意料的情况,操控倾向也会更严 重并利用“不要”来处理自己的焦虑。如果他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状况,你可以 采用嬉戏的方式:“是的,先生!是的,将军! ”给他很多支持并耐心诱导他。

你也可以给他一个奖品,因为他是最棒的“不要”先生,或全世界最会说“我 不会做”的人。对孩子来说,没有一件事比得过“最棒”,即使是最棒的“不要” 或“我不会”。你用一种有趣的方式让孩子知道自己正在做什么(“你是全世 界最好的‘不要’家伙! ”),如果他能理解,场面就会缓和下来,把一场充 满敌意的权力斗争转换成温馨且有趣的游戏。气氛转变后,你可以再跟他多玩 一些游戏。如果他喜欢吃巧克力饼干,你可以跟他说:“嘿,你想不想吃巧克 力饼干?要或不要?不过别忘记你是‘不要’先生,你只能回答‘不要’哦!” 那么他就会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这时你就可以偷笑了。重要的是你要以安抚 的温暖态度,并通过很多互动来对付孩子的抗拒。

“问题”即“机会”

我们可以将问题行为视为培养优势的机会,不仅要问该如何改变孩子的问 题行为,还要看是否能补足孩子的某些基本发展能力,这样他就不会继续使用 不好的行为方式。比如,孩子遇到环境转换就会发脾气,因为他还没有足够的 弹性来应对环境的快速变化。一般情况下,如果孩子无法应对环境转换,就无 法持续双向的肢体动作互动过程,导致与人相处的方式只是零碎的。由于无法 利用肢体动作持续处理这个转换状况,孩子就会发脾气(我们将在第二十七章 中对发脾气或情绪失控进行进一步讨论)。如果是这样的情况,我们建议多利 用地板时光来建立持续的互动,帮助孩子以肢体动作表达自己的需求,学会预 期并慢慢熟悉转换的状况(“等等,我需要时间来适应房内的嘈杂声”)。如 果他能掌握遗漏的基础能力,就更有能力应对改变,也就不用总发脾气了。 

6岁的塔拉被诊断为阿斯伯格综合征,无法应对自己的负面情绪。

如果她自己或她关心的人哭了,她特别容易发脾气,而且即使自己受 伤了也常忍住不哭。她无法忍受看到电影或故事中的主角出现不愉快 的事,这让她感到生气而不是难过。父母不知该如何帮助塔拉应对悲 伤情绪。

我们该如何帮助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察觉到自己的情绪感受,并学习以建 设性且有益的方式应对这些情绪,特别是一些强烈的情绪呢?其实有很多方法 可以帮助一个人更熟悉自己的情绪感受,有能力标记、识别并讨论这些感受, 最重要的是能用这些感受作为社交互动(解读并回应别人的感受)的工具,避 免因为实际表现出这些感受(特别是消极的情绪,比如愤怒、哀伤、沮丧、忧 虑和害怕等)而难以承受。对于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应对这些强烈的情绪感 受更是一项巨大挑战,他们需要学习一些建设性的应对方式。

观察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我们发现一些2岁左右的孩子想要亲近你时, 只会爬到你身上抱住你,不像有些孩子会挑逗你,向你露出笑容,发出一些可 爱的声音逗你。有些两三岁的孩子生气时就只会咬人或伸手打人,而有些则会 以严厉的语气或手势动作表示自己生气了。他们会用手势指出自己想要的东西, 也会做出表示生气的动作说明自己现在就要得到它。你可以跟他们协商,告诉 他们必须再等一会儿。

这种用示意方式表达内心感受的能力是应对情绪感受的第一步,但要注意 表达的方式不应过于极端,如咬人、打人或自我沉迷及退缩等方式。一旦我们 能帮助孩子掌控第一个阶段,她就可以进人理解并应对这些情绪感受的第二个 阶段——使用词语、象征或在游戏中以假扮的方式呈现出这些感受。例如,娃 娃可以彼此打架或拥抱,妈妈娃娃可以问婴儿娃娃“你为什么生气?”或“你  想要什么?”。这时孩子就有较高层次的情绪表达方式及应对方式。如果孩子 因为另一个小孩生气,她可以拿某个娃娃打另一个娃娃来发泄怒气。

愤怒

许多父母担心,如果他们跟孩子一起将攻击的情绪感受表演出来,这种假 扮的剧情会鼓励孩子更有攻击性。如果这样认为的话,那就大错特错。如果你 不能帮孩子用想象的方式或语言来表达这种感受,他就只好用实际行动表现出 来。愤怒或害怕,同爱、好奇或其他温暖的感受一样,会一直存在,是个人生 活当中的一部分。如果孩子能将这些感受转换成想法,他就不必用行动表现出 来或压抑这些感受,从而导致紧张、焦虑和冲动。

因此,通过游戏表达某种情绪,尤其是强烈的消极感受,绝对会对孩子有益。 不过一个只会反复打娃娃、扯娃娃的腿,或用它来破坏东西的孩子,跟一个会 编出娃娃因为被抢走玩具而生气这样故事情节的孩子,两者之间确实存在不同。 孩子如果只会殴打或扯坏娃娃,就不会玩假扮游戏,他只会利用娃娃直接表达 愤怒情绪,这跟他打别人或摔盘子的行为没有差别。这个孩子仍然会以“全有 或全无”的模式处理事情。

要表演一场有攻击性的戏剧可能意味着要编造剧情:有人抢了孩子的玩具, 孩子生气了,不过不久两人言归于好;或是妈妈娃娃没空理会婴儿娃娃,小宝 宝生气了,接着有别的事情发生了。真正的想象游戏需要编出既有深度又细致 的故事情节。因此,如果孩子只会反复表现某种感觉,就要帮助他说出主角做 这些事的理由,以增加剧情的深度和复杂性。

你并不需要编造很好的剧情。如果孩子演出两个士兵正在打仗或两个老师 争辩的情节,你不需要改变这个内容,只需要增添更多的情节,问他“他们为 什么争吵? ”以及“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如果你能以共情的方式做到这些, 孩子最后一定能表达出生气以外的情绪感受,比如友好、爱或合作等。如果你 只想改变剧情,说道“难道他们不应该对彼此好一点?”或“我们一起来修娃 娃断掉的腿”,那么就变成是你而不是孩子在掌控剧情的发展。真正的假扮游 戏应是你跟随孩子的引领,帮助她加深和丰富剧情,最后达到情绪的平衡和更 多的情绪表达。

我们帮助孩子在假扮游戏中尝试表现攻击性行为,并逐渐感到自在,这样

才能形成良好的自我肯定态度。同时我们也希望能促进儿童妥善调节和约束攻 击行为的个性发展。如果孩子的娃娃因你的娃娃而生气,想用皮带打它的鼻子, 你就问他:“你为什么要打我?我对你做了什么? ”如果孩子开始撞击娃娃, 或出现身体攻击,你就必须减缓所有的动作,尽董保持柔和而安抚的声音;如 果这个攻击主题还在继续,那么请你将情绪基调变得更加具有调节性。

孩子学会假扮游戏并知道回答“为什么”的问句后,你就可以开始一些 与现实生活相关的对话,帮孩子探索并标识出情绪感受。你可以问他“你喜 欢跟约翰尼一起玩吗”或“当玛莉抢走你的玩具时,你会有怎样的感觉”。 如果孩子回答他感到快乐或生气,你可以继续发问:“哇,你觉得生气时会 做什么? ”在描述自己的感受以及会做些什么时,孩子就已经开始学会将自 己的情绪感受与紧随其后的行为联结在一起。你只需要关注孩子日常的生活 与出现的感受和行为,就能帮他发展出表达及应对情绪感受的能力。我们常 常低估了一些闲聊内容(这种对话可能出现在车子里、浴缸里、晚餐时间等) 的价值。如果你能关心孩子的生活,只要你不操控整个谈话内容或问与学业 相关的事实性问题,他们就会很喜欢这样的对话。

较高的情绪表达和应对能力需要超越“基于事实的对话”的能力。我们可 以跟孩子玩“想一想明天”的游戏,帮助孩子预测明天可能会发生的事,以及 可能出现的情绪感受。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为即将发生的事做好准备,所以事 情发生后也不会感到太惊讶。对于无法处理某些情绪感受的孩子来说,这是一 个很好的技巧。因为他们很容易在学校感到难过或出现攻击行为,或因为太兴 奋而抢在别的孩子之前大声回答问题,或者做出推挤撞击别人的举动。

跟孩子玩这个游戏时,我们可以扩展以现实为基础的对话,问她:“哇, 我们一起想想明天会发生什么事,你可以告诉我明天可能发生哪些不错或你会 喜欢的事呢? ”让孩子描述一些让她高兴的事,然后再问她:“等一下或明天 会不会出现一些困难的或你不希望发生的事?”孩子也许会说,希望哥哥不要 欺负她,或老师不要考试,或教室里不要那么吵闹。

如果她想不出来,你可以提示她,比如“你昨天告诉我在加餐时间老师给 你的食物太少,你觉得还会发生同样的事吗? ”或“昨天你告诉我运动场有个 孩子不让你玩他的球”等,主要目标在于帮助孩子能预测出一种具有挑战性的 情境。一旦你能找到某件事,而且孩子也能给出更多的描述(即使在你的帮助 之下也无妨),那么不妨看看她是否能清楚地描绘出整个情景。有时孩子需要 闭上眼睛才能想象,有时也能睁开眼睛想象。有些孩子喜欢用蜡笔、铅笔或圆 珠笔画出来,也有些孩子会用行动表演出来。无论用什么方式,我们要帮孩子 能清楚地描述在某种情境中的感觉。看看你是否能帮助她学会描写自己的内心 感受并能以有深度又细致的方式描述自己的内心世界。

因此,如果孩子说“我刚才疯了”,你可以问他:“那种疯了是一种什么 样的感觉呢?”跟孩子用同样的词语,不要随意把它变成“生气”或者其他词 语。问他:“疯了的时候,你心里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呢? ”“我就是疯了! ”“每 个人发疯的方式都不一样,试着再说说看,你是什么样子? ”最后孩子可能会 说“我感觉肌肉紧绷”,“我觉得自己想打人”,“我胃痛”或“我觉得自己 快要爆炸了”。描述的内容越丰富,孩子学会用来描述自己感受(无论是生气、 爱或害怕)的词语越多,就越能了解自己的情绪感受。有些孩子只能用带有动 作的词语来描述自己的感受,比如“我想打人”;有些孩子用自己的特性来描 述感受“我就是非常、非常、非常生气。我就是觉得生气,快疯掉了! ”;还 有些孩子会提到跟感受相关的后果或场面。不必担心孩子如何描述自己的感受, 只要帮助他能将自己的感受描述得更丰富即可。

同时也要帮助孩子描述他认为跟此事有关的其他人会有什么想法。当他跟 别的孩子争着用电脑时,你可以问他:“你们两个吵架时,你觉得莎拉有什么 感觉? ”从这点开始引导孩子理解别人,或者孩子提到妈妈让他生气的某种情 况,在他讲完自己的感受之后,你可以问他:“你希望妈妈专心陪你,可是她 也需要陪你弟弟,你觉得妈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不用告诉他妈妈的真正感受, 只要询问孩子的想法。你也可以用“苏格拉底式的反问法”,比如,“这是你 唯一想到的妈妈可能会有的情绪感受吗?有没有其他可能呢? ”。.

等到孩子会描述自己的感受及别人的可能感受之后,再问问他,当这些情 绪升级时,他通常会怎么做或有哪些与这些情绪感受相关的典型行为。孩子可 能说他会推人、撞人、跑开、躲在自己房里等。接着可以引导孩子探索他会有 这样反应的原因:因为他不想与人起冲突,只好逃走;因为他“不希望别人得 到最好的我”,所以动手推人或撞人。

接下来,继续探讨孩子碰到这种状况或产生这种情绪时,还可能怎么做。 有其他的选择吗?还可以用什么办法应对这些情绪感受呢?你不必让孩子承诺 他会采用这些方法,我们也不希望听到孩子模仿一个恰到好处的说词。我们听 过太多孩子说“我知道应该说出来,而不是动手打人”,不过这只是别人教他 

们讲的话,他们并没有完全认同这样的说辞,第二天还是会动手打别的孩子。 孩子常会对我们说“约翰尼在运动场打我,我知道自己应该走开”,不过脸上 却露出不怀好意的笑容。我们会回应他:“你看起来似乎认为这并不是最好的 做法。”孩子可能会告诉你:“没错,如果我这么做,别人就会取笑我,说我 是胆小鬼,所以我绝对不会这么做。但爸爸妈妈想要我这么说,所以我就这么 说了。”如果碰到这样的情况,你应该帮孩子开动脑筋,想想其他可能行之有 效的方法。

如果孩子想不出其他的好方法,你可以再问问:“你还可以做什么? 一定 还有别的方法让你不会惹上麻烦或逼你必须离开。”持续进行头脑风暴式的活动, 直到孩子想出行之有效的办法,这时你要说“这个主意听起来不错”。当再次 遇到同样的情境时,孩子可能不会首先就实践她所提出的办法,不过存在采用 这种方法的可能性。如果孩子很难成功做到,你必须尽量花时间跟她讨论,让 她能了解自己的感受和惯用的行为,并且可以想出其他可能的方法,当她尝试 其中一种比较好的方法而不是以她惯用的方式予以回应时,你应该给予积极的 结果。

如果问题不在于攻击行为,而是需要更好的策略应对害怕、焦虑或悲伤等 情绪,那么新行为本身就会带给孩子奖赏的效果。例如,如果孩子碰到其他孩 子时会害怕且感到焦虑,那么可以帮他找一些能够玩在一起且不会让他害怕的 同伴,或者在学校里找一位具有激励能力的老师或帮助者。此外,帮孩子找到 一些自我安抚的方法。同样,针对悲伤情绪,你可以帮孩子识别出哪些事会引 发悲伤情绪,找出一些可以让他感觉好些的步骤。也许当父母没有太多时间陪 他时,他会感到难过,那么他该怎样让父母知道他希望他们能够多陪陪他呢? 或许他可以用稍微强硬的方式,让他们愿意将视线由电脑屏幕或报纸移到他身 上。所有的孩子都希望父母能够察觉到他们的难过心情,需要他们多给他安慰, 不过孩子应该学习坚持且勇于表达自己。如果在儿童坚持表达自己的感受时, 父母能给予回应,那么他就会确实感觉自己可以应对难过的情绪,也就不会感 到那么无助。

“想一想明天”这个游戏以情绪调节能力为基础,将这些情绪表演出来, 并以非常实际的方式展开讨论,它不只是教孩子如何应对情绪感受,同时也帮 助他发展语言、认知和社交技巧,以及运用更健康的方式与家人和同伴互动的 能力。显然,若有严重语言及关系问题的孩子能做到以下每个步骤,包括从学 习使用情绪示意能力与人互动,到运用假扮游戏,到合乎现实状况的对话,到 会玩“想一想明天”的游戏,那就表明孩子有了很大的进步。孩子应对及表达 情绪感受的能力越来越好之后,整个过程就具有自我强化的效果。这些进展不 会很快出现,通常要花很多年的时间,不过这却是我们一向鼓励的发展方向。

还不会说话的孩子可以利用图片或象征,学习表达情绪感受。许多电脑器 材或沟通辅助策略都可以用来促进孩子表达情绪感受的能力。有一点要特别注 意,使用这些工具时,不能只追求“全有或全无”的答案。问孩子以下问题:“你 有多饿?多难过?多兴奋?”鼓励她描述自身情绪感受的程度。不要让这个活 动只在正式的练习时间或场合中进行;帮助孩子利用图片、象征符号或电子仪 器等工具,表达她心中真实的感受,而且就像使用语言一样便利。

孩子做到这一点后,你便可以运用自己的情绪表达方式,如声调、面部表 情以及身体姿势,帮助她通过自己的情绪表达方式(使用可以说出词汇的电子 设备也无所谓),表达出自己情绪的特质。有听力障碍的人可以使用手语来传 达许多情绪内涵。例如,“我感到很烦”的手势,可以用轻柔的方式代表只有 一点烦,用力地比画代表非常烦躁。同样,如果孩子使用沟通辅具,你要用生 动活泼的回应来鼓励他尽力表达自己的感受。

焦虑

对于某些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特别是对感觉刺激过度反应的儿童,他们 的问题主要在于容易感到焦虑、害怕,且始终认为会有什么不好的事发生。他 们常因自己的感觉而过度负荷,而且对自己的情绪有很强的反应。他们需要获 得肯定,以尝试调整过度负荷的感觉。

一开始,我们希望帮助这类儿童通过自我疗法(比如,放松肌肉、深呼吸 及在心中描绘出平静的影像)来保持冷静和稳定的调节状态。当然,具有安抚 作用的家庭环境也是至关重要的。孩子越感到焦虑害怕,父母和环境就越要具 有安抚性。如果孩子已经会说话,我们可以询问他的意见:“明天做些什么才 能让你过得比较愉快,不那么害怕? ”这个做法主要就是跟他协商一个令他安 心的节奏。同时由于这些孩子都注重细枝末节,不善于大图像思考,“想一想 明天”的游戏对发展大图像思考能力非常有益。

此外,容易忧虑的儿童也常常对生活中具有侵略性的方面感到很不舒服, 他们害怕出现愤怒的情绪。通过和他们谈论引起心烦或不安的情境,鼓励他们 对这些情绪感到自在一些,并且减轻害怕的感觉。如果老师处罚孩子,但孩子 认为老师不公平,你可以问他:“哇,你的感觉是什么?我知道你绝对不会这 么做,假如你是世界之王,你会怎么做才能得到老师的公平对待? ”孩子(特 别是已经会说话的孩子)将能理解这种幻想式谈话与实际计划行动之间的不同, 从而在面对自己的愤怒情绪时会更自如。

害怕自己的情绪感受

像本章开头提到的塔拉一样,很多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和其他发展障碍儿 童都会害怕感受自己的情绪,比如难过的心情。因为这些感受会让他们难以承受, 进而导致他们情绪失控并因此感到难为情。碰到这种状况,我们希望孩子能学 习接受自己的情绪。当我们保持参与、安抚和接纳的态度时,孩子就能学会放 松地面对自己的感受。接下来再鼓励孩子通过假扮游戏及对话,详细描述自己 的感受。如果孩子说:“哦,我不想哭。”你可以问他:“你不想?当你不想 哭时,这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当你的身体想哭,而你却制止它哭,这一定 很难! ”换句话说,也就是同理孩子克制自己感觉的心情,帮助他学会描述自 己面对冲突时的感觉。在这个过程中,你必须不断地调节并安抚孩子,同时保 持情绪上的接触。

面对焦虑的孩子,下一个关键步骤是帮助他能更接受自己的坚持。很多孩 子若表示自己不想哭或不想难过,其实是他们还不能自在地接受生活中具有坚 持性的一面(其中包括应对攻击及愤怒)。我们希望孩子能以一种建设性的方 式参与,提出他自己的想法,并且鼓励他能坚持:“哇,我们该怎么帮你能让 你感觉好一些呢?”

同时,在假扮游戏时,要找机会帮孩子表达并应对愤怒及攻击的情绪。有 发展障碍的孩子可能特别害怕攻击的情绪,因为如果他们有动作障碍,可能就 害怕无法控制自己的愤怒,或者如果他们有语言障碍,就担心无法顺利表达出 想说的话。即使是对哭泣或表达情绪的害怕,也都显示出他们担心自己的愤怒 情绪会失去控制。因此我们可以鼓励孩子用娃娃将愤怒的情绪表演出来,如果 他指出娃娃生气了,很好,那就可以问他娃娃想做些什么。此外,也要留意你 与他之间是如何互动的:如果他能更坚持自己的意见,你是想要压制他还是继 续称赞他很不错?或者你很乐意跟他有一些争辩吗,这样他才能坚定地表达自 己的意见?虽然我们不希望孩子用一些不好的字眼或不尊重别人,但是我们希 望他能以一种健康的方式来自信地表达自己的强烈感觉或想法。要给他更多的 机会来练习调节自己的坚持度。

情绪范围及情绪平衡

情绪范围和情绪平衡,是发展健康功能的两个重要能力,不过两者很难同 时获得。我们提到某个孩子或成人是健康的,通常指的是他们能展现各种不同 的情绪,能控制及调节这些情绪,并在失去平衡时能重新组合,也就是说这些 人处于“平衡状态”。我们应该怎样促进并支持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情绪范 围和情绪平衡能力呢?

第一个原则是照顾者应该接受儿童从婴儿最早期就出现的所有情绪。换句 话说,不要任意假定哪些情绪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因为这样会造成先人为 主的限制。如果照顾者认为孩子绝对不能表达自己的意见或生气,只能顺从和 乖巧,那么培养出来的孩子可能会随时表现出冲动、生气或显得被动且小心翼翼。 同样,如果照顾者认为孩子不应该哭泣或害怕,孩子就只会变得更害怕且焦虑, 而且更不可能很好地应对自己的害怕情绪。如果照顾者认为孩子不该老是要求 别人或依赖别人,那么重要的亲密感觉就会被压抑,孩子可能变得更依赖且对 别人要求更多,或者只好否定自己的需要,出现假独立的状态,而不是真正的 自立。

因此,我们需要接纳所有的情绪。如果你有一个两三岁的孩子,正在尝试 坚持自己的想法或要求,那么你就好好享受与孩子的这种坚持进行互动。如果 孩子指着架子上的玩具,坚持自己爬到桌子上去拿,你不需要直接把她抱下来, 告诉她“不可以”,而是应该问她“我该怎么帮你?”。与她互动,鼓励她通 过肢体动作告诉你她想要被抱起来。然后抱起她,帮她拿到想要的东西。通过 这种方式,孩子的坚持就是一个安全的、与人合作的举动,而不再是一个你必 须制止的反抗行为。关键在于接纳她的情绪,然后自己也参与到这种情绪当中, 并就此情绪跟孩子互动。

第二个原则是提供结构和指引,这样孩子才不会对自己的情绪感到难以承 受。我们希望不是通过过度刺激或威吓的方式,而是以一种协调中带有限制的 方式参与到孩子的情绪当中。再来说说刚才那个想要爬上桌子自己拿到玩具的 孩子,我们帮助她以一种安全可靠的方式做这些动作。如果孩子想做的事超过 其能力范围且具有危险性,我们就必须设定一些限制,哪怕这意味着会让孩子 暂时受挫。

如果孩子想要拥抱,你就抱住他,并跟他交换一些令人感觉温暖的话和肢 体动作。如果他还想抱抱,并越来越难缠,想要你将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他身 上,而此时你又必须准备晚餐,那么你可以把他放在工作台上,这样当你做饭 时他也能靠近你,你在空闲时可以亲亲他。这样在获得相同的愉快亲密感上你 找到两全其美的做法,既让孩子可以接近你,同时针对他的充沛精力也要设定 一些限制。他能通过这种方式交换情绪信号(以后则交换肢体动作及词语,许 多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虽然会说话,同时还是需要用肢体动作来互动。因此, 也不应舍弃肢体动作的交换,并将其视为参与和调节所有情绪的一部分能力), 学习好的调节能力。

另外还有一个原则,就是了解儿童及你自己的特质。比如,对感觉刺激过 度反应的孩子常会害怕太大、严厉的声音或太粗暴的行为;一些反应过低的孩 子则渴望各种感觉经验,但可能在经历悲伤时,却又伴着攻击的感受,因此常 会失去控制力。面对那些因对感觉反应过度而一直小心翼翼的孩子时,你必须 帮助她以一种安全的方式逐渐扩展坚持的范围。她可能不想马上玩很耗力气的 球类游戏,那么你可以先跟她玩比较温和的拍手游戏,几个月之后,这个游戏 可能就演变成小型的腕力比赛了。同样道理,一个爱吵闹捣蛋的孩子在面对亲 密关系时,可能难以放松且感到不自在。你可以先牵着她的手一起跑步,然后 再转换到比较安静的节奏性活动,最后两个人可以一起躺在地板上,互相帮对 方搓背。所以,我们必须根据每个儿童的个体差异,找到适当的方式,让她有 机会尝试所有的情绪。

同时,你也必须留意自己的特点。或许你的感觉信息加工能力一切正常, 不过情绪组合部分可能因成长经验而出现障碍。有些照顾者能自在地表达友好 及亲密的情感,却无法表达“难看”的情绪(比如愤怒);还有一些照顾者面 对温柔的情绪及“被需要”时,常常手足无措,所以习惯跟别人大声争辩或玩 一些粗犷的游戏。问问自己:你能接受哪些情绪?哪些情绪会困扰到你?通常 在提升发展阶段的过程中,父母跟孩子可以一起学习体会新的情绪。我们看过 许多父母与自己的孩子在一起时,才在人生中第一次接触到很深刻的亲密关系 及同理心,同时也是在孩子学习坚定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过程中,他们才对自我 肯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体会到自己也应该更加接纳这种情绪。 


展开更多

人工快速找机构

注: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

信息接受方式

点击进入东营所有机构列表
本站人工服务电话:400—1334-1414
本站人工服务微信号